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芒种后不久,记者刚抵达晋江,就感受到这座民营经济大市的火热氛围与国防情怀:华灯初上,马路上车流如织,林立的民企广告牌中,不时能看到“关心国防就是关心我们的家园”等宣传牌;街区传出的闽南语歌曲,与军营的呼号声遥相呼应。
晋江,这座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东南沿海城市,习主席在福建任职期间,6年7次来此调研,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
16年来,“晋江经验”不断发展传承,焕发勃勃生机。2017年,晋江连续24年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连续1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福建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我临东海情同深”“爱我人民爱我军”,探寻晋江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之路,“晋江情怀”清晰可感、暖意融融。
站位
“支持国防建设就是支持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个问号,记者一路探访晋江市党政部门和驻军部队。
晋江市支前办主任周先进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带着记者拾阶而上,穿越一片密林,来到一座“一个人的哨所”。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驻守在这里的日子。”已完成任务交接、准备返营的某部四级军士长戴磊见记者来访,讲述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曾经,戴磊驻守在这个人迹罕至的深山点位,最大的难题是用水——平时想着法子节省拉上山的战备用水,到了夏天甚至不敢洗澡。
2013年初,来慰问的晋江市领导得知此事后,当即拍板:为这位守护晋江的哨兵解决用水难题。2013年4月,一条专线管道开始施工建设,为一个兵驻守哨所投入500多万元的饮水工程正式动工。
很快,工程竣工,戴磊不用再下山运水,哨所内的淋浴、洗衣设施也配备到位。政府还投资架设路灯,把上山路照得亮堂堂。
“这条路,被官兵称为‘军民同心路’。”同行的晋江市人武部政委刘文成介绍。
为何如此舍得投入?“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认识站位的问题。”
从哨所来到晋江市城市展览馆,退休干部辜雅文告诉记者一个细节,晋江党政机关的许多领导干部都对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一句话很熟悉:“支持国防建设就是支持经济发展。”这句话,正是2000年11月27日《中国国防报》报道这位时任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师第一政委事迹的文章标题。
习主席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国防报》还曾援引习近平任省长时的话:“做好新形势下的拥军工作,是关系到强我国防、固我长城的大事。一流的经济要有一流的国防作后盾。经济和国防,也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国防建设。越是发展经济,越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发展传承‘晋江经验’,要积极发扬福建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好传统,特别是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思路,形成军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新格局。”一位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作为
“致富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
在晋江,“军民同心路”不只一条。
为方便官兵到体系医院就医,晋江女企业家施丽蓉出资200万元购买10多辆客车,开通两条“拥军专线”,驻军部队军人军属可免费乘坐。目前,专线客车已增至25辆,服务范围延伸至泉州高铁站。
搭乘“拥军专线”客车,一路棕榈婆娑、海风习习,记者感受着晋江社会化拥军带来的福利。
“致富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这些年,每年坚持到部队过“军事日”、给部队送慰问品的晋江青年商会会长李子兴告诉记者,晋江人民对部队建设的支持不遗余力。
“沟通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支持实打实”,记者在晋江市双拥办看到的服务宗旨格外醒目。支前办主任科员余春华向记者介绍了另一条“拥军专线”——科技拥军。近年来,晋江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部队培养人才、奖励部队练兵备战先进单位和个人,先后为部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400余名,支持驻军科技强军项目44个,有11个单位、103名个人获得科技练兵专项基金奖励。
在驻晋江空军某部营区,前不久刚在千里之外参加完演练任务的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翁朝平告诉记者,得益于晋江市出台的《进一步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他的女儿可以享受就读全市任何一所公办小学的优待政策。
“后路”连着官兵的“心路”。近年来,晋江多次召开“完善军人优待政策,切实增强军人荣誉感”工作推进会,先后推出开通军人优先绿色通道、建立军人家庭必访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军人等10项拥军举措;2014年设立晋江拥军优属慈善基金,开创全省先例。
守护
“驻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
记者到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探访时,发现营区门口有一条平整宽阔的专用“救援路”。
“演练抗台抗洪紧急出动,这是必经之路。”该旅一营教导员王俊告诉记者,驻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部队开展这样的演练早已常态化。
演练是为了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冲得上去。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侵袭闽南地区,不少地方出现泥石流、决堤等险情。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从驻训场直接赶赴晋江受灾地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危急时刻显真情。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去年,陆航某旅与晋江市所属公安、医疗、消防等机构签订军地联合救援协议,明确搜救、协调后送和开通救护绿色通道等事宜,为晋江人民群众开辟了一条“空中安全之路”。
这段时间,晋江市人武部干部邓炎斌非常忙碌。人武部全员出动,发动民兵开展“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富户带穷户、先富带后富”活动。记者在人武部了解到,近年来,驻晋江部队持续开展“骄子护蕾”活动,帮扶成绩优异的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坚持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出动车辆1000多台次,派出兵力6000多人次,助力打造“美丽晋江”。
融合
“开辟军民融合新境界”
记者驱车前往晋江深沪国家中心渔港,一路绿灯,通畅快捷,像极了这个军民融合发展案例的促成经过。
平时民用,战时军用。前两年,晋江市和驻军部队达成共识:深沪国家中心渔港与军用码头合用,在渔港码头基础上,再扩建两个军用泊位。
“方案上报后,一路绿灯,很快落实。”刘文成告诉记者。
晋江籍青年柯仕伦没有想到,从部队退役返乡,竟受到如此优待——
走下火车,军地领导和群众敲锣打鼓把他接回家。不久后,他应邀参加市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现场5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管理、销售、教育等类别的就业岗位600多个……
柯仕伦受到的优待,是晋江军地融合发展的一扇窗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晋江企业加入“民参军”队伍。去年晋江市首次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列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在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新增军民融合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军品招标,服务企业办理“军工四证”,支持企业购买或委托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吸引军工项目在本地落户等等。如今,晋江一大批资金雄厚、人才聚集、技术先进、自主性强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承担了部分军工产品的研发任务。
今年5月,晋江军民融合发展再添助力:福州大学军民融合创新(晋江)研究院落地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
“晋江人民始终与驻晋江官兵心连心,晋江军地将着眼军民融合发展大计,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不断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拥军、双拥创模,开辟军民融合新境界。”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