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是额外承担社会责任,也不是公益,而要像创业一样去打这场脱贫攻坚战。”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7月10日在阿里脱贫基金半年报分享会上的表态。这一天,阿里公布了过去三年的电商脱贫成绩单。
过去3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实现了超900亿元的网络销售额。其中,贫困县卖家卖出超过15亿件商品,共有超过5500万的消费者网购了贫困县的产品。
在电商脱贫领域,这家企业展现的不仅是“创业心态”,也有“战略耐心和远见”。
在战略上,阿里将乡村战略和高科技、全球化一起,并列为未来20年阿里的三大核心战略。为此成立了百亿元的脱贫基金,并要求合伙人都设立扶贫KPI。作为阿里乡村战略的核心承载平台,农村淘宝目前没有KPI,强调用公益心态和商业手法来做脱贫。
在行动上,阿里启动了“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帮助更广大地区的贫困农民实现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进而提高亩产收益。
阿里的电商脱贫强调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整合物流、供应链、金融、营销等服务能力,打造一条直供直销新链路,帮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并通过“淘乡甜”天猫旗舰店以及盒马、大润发等线下新零售平台销售。
农村淘宝公布的数据是,淘乡甜直供直销供应链模式已孵化出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上线了3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和3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经在河南、贵州、四川、海南、湖北、安徽、重庆六省一市落地,覆盖了超过100个县6000万人,近半数为贫困县。
阿里的电商脱贫模式和成绩也引起了减贫专家们的热议。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研究员崔丽丽表示,在电商脱贫领域,她更看好“亩产一千美金”计划。阿里是结构性扶贫模式,能解决农产品上行时小而散的难题,让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电商脱贫不能只瞄准国内市场,而是要帮助农产品走向国际大市场。但农产品出海对供应链要求很高,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出海,需要资源整合能力和新技术支持。相比传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物流和供应链提供方,阿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优势在于自身电商平台的营销能力、海外用户需求的大数据捕捉和分析技术,以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对海外消费者来说,通过阿里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全链路可视化追踪及安全溯源。
“从马云提出的“造鱼塘”的扶贫生态观点可以看出,阿里在脱贫上,形成了从帮扶到发展、从就业到创业的生态闭环,在构建一个脱贫经济体”,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邓理峰认为,经济体脱贫的好处在于,能通过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产出,不仅经济上帮扶了乡村,也改变了农村的观念和精神世界,是典型的战略性脱贫。
相比而言,现在有一些企业偏向以个体农民作为帮扶对象,这些农民固然需要帮助,但其扶贫的效果和效率,恐怕难以企及产业扶贫模式,另外也可能存在推广和普及的困难。
阿里的产业扶贫,利用了其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来识别和培育一个产业,并借助高科技和各种资源优势,全面帮扶农民,可谓是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范本。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表示,很多公司做电商扶贫,是将农产品包装销售,解决眼前和当下问题,这也是政府比较关心的。但脱贫后还要避免返贫。所以电商脱贫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有长远帮扶计划。阿里的模式比较深入,有较长远的规划,沉入到乡村去解决贫困根源问题,比如搭建乡村商业基础设施,以及提出“造鱼塘”的概念,是赋能贫困地区的模式。扶贫要先扶心智,因此阿里全生态体系的扶贫模式,能让当地产业发展起来,这样的扶贫模式更有效。
“大数据、高科技是阿里兴农脱贫战略优势所在”,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指出,电商脱贫不仅要帮助农产品上行,更要改善生产环节,让销售和生产相互促进,这是产业扶贫的根本。从这点上看,阿里提出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通过输出种植新理念、标准和技术,依托市场销售趋势帮助农产品上行,更符合电商扶贫理念。此外,光打造农产品品牌还不够,而是要将优秀农产品跟城市消费升级的需求结合起来,真正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贫困农民生产经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