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 被各方诟病的这事儿为何“刹不住车”?

发布时间: 2018-07-10 10:1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为了孩子上学、买房或者分房,中国人作出的最疯狂的举动有哪些?离婚,恐怕是其中之一。


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河北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为了孩子在片内入学,一些夫妻二人中有一方户口没在片区内的,只好去办了离婚手续,由此出现了户口异地夫妻扎堆离婚的现象。


通过离婚这种非常规方式来规避政策,获取更大利益,人们戏称为“政策性离婚”。这种离婚现象由来已久。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发现,早在几年前,就有政协委员呼吁,谴责这些为了钱而离婚的人,因为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将婚姻大事当做了可以投机取巧和钻营的工具。


不过,“政策性离婚”从未真正停止过。


应对政策怎么办? 离婚!


石家庄“幼升小”致离婚扎堆的现象并非孤例,近些年假离婚或假结婚并不少见,在拆迁补偿、买二套房、孩子上学等时候都会出现。


比如这一次,到石家庄市长安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的夫妻,尤其是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突然间多了起来。平常七八个,十个左右,现在多的时候有20多个,明显增多,而且增多的这些以年轻夫妇办离婚的为主。登记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轻夫妻来办理离婚的理由并非因为家庭矛盾等,而是因为“孩子上学”。


让我们回头看,据济南时报2014年的一篇报道《因买房、落户等 济南一中年男子政策性离婚7次》,济南一婚姻登记处曾来过一对40岁左右的中年夫妇,两人以感情破裂为由要求离婚。在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办理离婚手续的这名男子竟已有了7次结婚6次离婚的婚史记录。在该男子7次婚史中,涉及3个女子,每次婚姻维持时间都很短暂,再算上最近这次离婚,这名男子短短几年里已是经历了“7结7离”。“像该男子这样频繁结婚、离婚的人近几年开始增加,多是为了买房、落户口等进行的政策性离婚。”工作人员说。


再提早到2013年,当时随着当时“国五条”限购政策的出台,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离婚登记人数突然成倍增长的现象。据统计,南京在当月有4684对夫妻离婚,是前一年同期的2.4倍。更夸张的是,一个月开出去的单身证明多达23627张,是前一年同期的2.55倍。


更甚者,还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离婚。前些年,东北部分城市的一些单位规定,已婚女职工不能和男同事一样报销取暖费,不少女职工只好选择和丈夫假离婚以报销取暖费,结果是这些城市每年供暖期前都会涌现离婚潮。


一边是超过2亿的单身人群,一边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政策性离婚”的夫妇,这也算是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真离婚还是假离婚?不好辨别


离着离着就离了,假的假的就真了。“假离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案例并不罕见。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法律保障婚姻自由,既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从法律上来说,离婚没有真假之分。夫妻双方走完了法定程序,领取了离婚证,就是合法有效的离婚。


那么,如何认定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呢?实话说,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曾建议,对“政策性离婚”多发的个人,可在个人信用上给予差评,进而影响到其在就业、贷款、就医等方面优惠。


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法律的认定毕竟需要事实和证据,“购房”不能成为证据。关键问题是,离婚自由、结婚自由,最大的要件是双方自愿,只要双方自愿,以什么理由离婚、婚姻存续多久、和谁结婚,任何人都不能干涉。那么,所谓“政策性离婚”也就无法认定,凭什么给人家作信用差评呢?


更有媒体提出,很多时候一些家庭通过政策性离婚获益,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对于“丈夫下岗领不到取暖费,靠自己微薄工资养家”的个别哈尔滨女职工来说,一两千块钱的取暖费数目虽小,却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对她们说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就把婚姻当儿戏,是在说“何不食肉糜”。


至于离婚买二套房,这是大城市中普通人获得低一点的首付和利率的唯一办法。普通人没有富人的投资能力和避税手段,但他们也想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规则,这也必须接受惩罚么?


“政策性离婚”扎推 还是要优化政策


先和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以“供暖式离婚”为例,2014年,黑龙江省出台了新的补贴政策,黑龙江省省直在哈尔滨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正式职工、退养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住房热费补贴将由“暗补”变“明补”,而且实行一职一贴,双职工男女双方同等享受热费补贴。性别歧视的政策一消失,不仅离婚的少了,不少过去假离婚的立刻忙着复婚了。


由此看来,优化政策或可成为解决“政策性离婚”的根本途径。


有媒体评论,当那么多夫妻被迫选择“政策性离婚”,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政策制定是否不人性,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政策靶心是否打偏;而不是反过来倒打一耙,横加指责“政策性离婚”的无奈选择,并欲想尽办法严惩之而后快。


归根结底,出现假离婚景观的肇因依然是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共资源是否充足,政策如何导向,同样能决定民众的诚实品质与社会的道德水准。具体到石家庄的个案来说,必然是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才能实质上解决问题,才不至于构成对正常家庭关系的挑战。


政策制定者须重视政策的广泛影响,一些怪现象,往往是政策“引导”出来的。面对社会管理治理难题,必须放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思维,始终把公平作为贯穿一切政策制定的价值尺度,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


如果离婚可以获取更大利益,谁又能保证那些夫妻不会铤而走险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与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互动。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东方网、齐鲁网、中国经营网、济南时报、腾讯网等

转载请标明出处: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


推荐阅读:

统战学首届研究生毕业 啥是“统战学”?

《基层干部“含泪”干扶贫》为什么被疯转

333条河流因小水电开发断流,小水电不能再这样无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