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新气象 踏上新征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热议香港回归21周年暨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一周年
人民政协报记者 纪娟丽
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1周年。一年前,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和深刻启示,提出新形势下更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四点意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香港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让700多万香港市民倍感温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一年过去,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依法施政,积极作为,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得香港焕发新气象,踏上发展新征程。
新气象:
“风更清,气更正,信心更足了!”
对于习近平主席香港讲话带来的新气象,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印象深刻。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一锤定音,让香港社会清楚地了解中央对港政策的初心和底线。这一年来香港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是港人的政治心态走向务实理性的结果。更多港人越来越不受反对派的煽动和迷惑,从而产生了香港政治上较为稳定的局面。”十、十一、十二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风更清,气更正,信心更足了!”九、十、十一、十二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卢文端撰文表示,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带动香港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明确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一国两制”方略和领袖魅力、崇高威望、强大气场、深厚情怀,强烈感召了广大香港同胞,持续引领香港进入发展新阶段。
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首先要坚守“一国”是前提、是根本这个大原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说,过去一年,特区政府、香港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这一原则的认识和把握日渐精准。心中有国家、有民族,肩上就有责任、有义务。从26位香港“少年警讯”成员给习近平主席寄去贺年卡,到24位港区“两院”院士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效力,再到各界人士对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追思,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香港同胞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日渐增强,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的伟大荣光的主动性愈来愈强。
谈起一年来的积极变化,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律师陈清霞这样概括:社会正能量持续增强,国家观念在香港不断深化、强化;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显示了新的问政风貌;青少年教育起色明显,爱国爱港力量更加壮大,人们更自觉地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尽管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但方向对,人们就有信心。
新征程:
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步伐
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还须在“国家所需”与“香港所长”之间找到契合点,在服务国家的同时成就香港。屠海鸣表示,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实现突破。
可喜的是,一年来,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明显加快。屠海鸣举例说:香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过去的一年,林郑月娥及特区政府相关官员多次赴广东九市考察,香港立法会议员也赴大湾区相关城市考察;香港特区与广东省共建落马洲创科中心落地,这个一平方公里的“飞地”解决了香港地域狭小的难题,创科发展的前景可期;香港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沪港通”之后,“深港通”变成现实,以此为契机,香港在打造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方面取得进展。同时,特区政府还举办多场论坛,邀请中央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商参与“一带一路”大计。
“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习近平主席在香港的重要讲话,内地和香港方面都在贯彻落实。
这一年,中央先后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赴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政策,让香港居民在内地生活更加便利。科技部、财政部还出台新政,解决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等问题,极大鼓舞了香港科技工作者。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这一年,香港经济表现不俗。2017年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今年一季度则增长4.7%,均创2011年以来的年度和季度新高;最新失业率为2.8%,创逾20年来新低;今年一季度末财政储备达11029亿港元,为历史最高水平。香港经济已经全面形成稳中向好的态势。
委员们纷纷表示,事实证明,只要坚守“一国”原则,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就能走出“政治争拗”的泥潭,发挥好“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维护“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良好局面。把握“一国”和“两制”关系进入新境界,预示着“一国两制”定能行稳致远,香港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