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一楼大厅,一排长长的背景板在荧光灯的映射下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地记载着物理所从1928年成立至今90年的悠久历程。
6月28日上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在京委员来这里考察。在前一天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常委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作了主题为“量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学习讲座。带队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宋大涵表示,此次实地考察正是结合了常委会学习讲座。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委员们通过本次考察,深化学习成效,开阔视野,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进一步知情明政,凝聚共识,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资政建言。
为了让委员们对物理学科有基础了解,物理所所长方忠和中科院院士向涛向大家介绍了量子学科的科普知识。虽然委员们来自文化、新闻出版等不同界别和不同专业领域,但大家对量子科学充满了兴趣,在互动环节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
“在量子通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量子互联网能不能实现?”“量子通讯有哪些前景,量子计算机在工作原理上与经典计算机有何差别?”……
“这些问题提的很专业啊!”向涛院士对委员们的踊跃提问很赞赏,并且耐心地一一作答。而方忠所长也借此机会推荐了开设的微信公众号。
原来,中科院物理所已将“科普”作为新名片来打造,已经运营三年多的物理所微信公众号总关注人数已超过50万。同时,物理所还积极参加大众媒体科技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中坚力量。
委员们表示,随着我国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日益高涨,科研机构应该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让科学知识有趣、有意思,更贴近人们生活,从而为科普事业以及下一代的科学教育事业提供支撑。
在微加工实验室,田士兵老师借助幻灯片向大家介绍了微纳米加工技术。
“我有一个问题。现在中兴公司芯片生产受制于美国,那我们这个微加工实验室能不能解决中兴公司这个问题呢?”吴尚之委员问道。
他的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委员的关注。
田士兵解释,“从原理上讲,我们的技术是可以,但需要一个多元的工业生态环境,最大的瓶颈就是工业支持。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长期留在这里,培养他,让这些人员沉淀下来。”
听了他的解释,委员们也开始了交流讨论:“量产还不行,试错成本太大。”“这就是咱们现在的工业支撑体系还有些薄弱,还要再拿出措施。”“对,要培养人才,保证人才不流失,拿出更多的鼓励措施。”……
学习考察结束已近12点,委员们仿佛还意犹未尽。很多委员站在“院士专家照片墙”前仔细端详,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那些都是从物理所走出来的科研泰斗们,正是他们潜心研究,耐得住寂寞和辛苦,才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个辉煌的成就。
科技强国不是梦,而是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