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简报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硬仗看这里

发布时间: 2018-07-02 10:39 | 来源: 和海佳 | 作者: 张宁锐 和海佳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网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张宁锐 和海佳)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6月25日起在京召开,围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建言献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引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场硬仗中的硬仗,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中国网(《议库》APP客户端)记者从本次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简报中发现,全国政协常委们在金融扶贫、教育脱贫、解决因病致贫等方面提出很多好建议、好办法。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王超 摄

金融扶贫——

向产业扶贫发力 不因噎废食也要防控金融风险

张连起常委表示,要精准增加贫困人口的生产性收入,把农民组织纳入村社共同体之中,形成社区型的综合性农民组织,同时推动扶贫财政、金融资金向产业扶贫发力,加大对建档立卡扶贫户的精准支持力度,逐年提高扶贫贷款的占比。

与此同时,张连起常委认为,加大对医疗等扶贫的转移支付补短板的力度,确保贫困县存量资金年均保持稳定增长,完善扶贫融资资金风险分担机制。

解学智常委就防控金融扶贫风险也提出建议:一是不能有风险就因噎废食;二是要加强金融风险控制,尤其在异地扶贫搬迁、地方以扶贫名义购买服务债务等方面,不能搞大水漫灌,放大风险;三是产业扶贫贷款应有政策支持;四是后期制度设计上要坚持精准方略,并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使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合力、令行禁止,最大限度防范风险。

吴晓青常委表示,完善精准扶贫的金融政策,建立银行、财政、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基层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研究在2020年之后如何保持金融扶贫政策的连续性。

教育脱贫拔穷根——

降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 健全职业教育

教育是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基石,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教育也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非常有效的方式。

朱永新常委建议,要降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率,对因学致贫和返贫的贫困户提供精准服务,补助贫困学生高中和大学阶段的生活费用,协助解决毕业后就业难度大等问题,发挥发达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帮扶深度贫困地区的作用。

扶贫先扶智。谢尚果常委说,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地区教育能力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到贫困地区办分校,此外推动高校招生指标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杨卫常委表示,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普及,重视本土人才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偏远地区高等院校给予政策支持,为“三区三州”地区培养更多实用性强、留得住的人才。

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基本医保与公益救助“两手抓” 推进“智慧医疗”

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常见,这部分贫困群体占比例较高。李卓彬常委表示,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本医保和公益救助相结合、治病与防病相结合、公立医疗与慈善诊疗相结合的多元健康扶贫格局,面向贫困群众开展医疗健康帮扶行动,引导更多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将爱心和善款投到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领域,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开展贫困地区疾病筛查行动。

王正荣常委建议,厘清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关系,不能随意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否则会侵占非贫困户特别是临界贫困户的权益。

张勤常委认为,把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与国家人工智能等科技结合起来,改进人工智能发展模式,运用“智慧医疗”等科技手段,增强扶贫效应。

少数民族聚居地扶贫——

壮大产业发展  帮扶“老、病、残”贫困群众

少数民族聚居地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难题,需在扶贫开发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董恒宇常委表示,要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拓展群众就业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加强水利、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奖补机制。

麻建国常委建议,在做好开发式扶贫的同时,针对“老、病、残”等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做好相关政策的梳理、配套和衔接,加大综合保障性扶贫力度。

转载请注明: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客户端)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汪洋出席

“互联网+”如何“为村”脱贫?政协常委吕忠梅建言乡村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