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刘晓庄: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发布时间: 2018-05-24 08: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刘晓庄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我们见证了、并且还将继续见证,总书记掌舵东方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正在稳健地驶向胜利的彼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是“人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多达203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4000余字,就有80多处提及“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那宏亮的声音,响彻在人民大会堂,回荡在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每个角落。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与人民血肉相连。从她成立那一天开始,就迎着《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光芒,站在时代的前列,最大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求幸福,拯救黑暗下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亿万劳苦大众。听听当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一段话:“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会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之所以中国共产党“能”,战争岁月人民群众会冒死跟着共产党人“同心干”,答案就是:共产党替人民想到了一切。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过近百年苦难辉煌的历史,终于带领中华儿女在1949年告别了灾难深重的“黑沉沉的天,灰沉沉的地”。如今,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开启伟大的新时代,人民群众还有着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有着不断新添的身边“烦恼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愈来愈显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这是新一代共产党领导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自我加压的沉重责任,传递的是暖融融的情意,表达的是真挚的为民情怀。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极不平凡的爬坡过坎中,面对党和国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寸步退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他坦言,几年来“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掂量”一词,充分展示了总书记历史担当的原动力和果敢出击的深层考量。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装得满满的是老百姓,最牵挂的是人民过上好日子。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担任总书记五年多来,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内涵极其丰富而又深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贯穿在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最深的牵挂”转化为“最大的担当”,为的是“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近几年临近春节,总书记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百姓一起打糍粑、炸年糕、磨豆花,同人民手牵手、心贴心,为的是引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更为我们党内外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了为官做人的标杆。他是一座时代高峰,是一面精神旗帜,值得我们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知行合一,昂首前进,首要的是在内心情感上,自觉向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标对表,使自己的政治行为与民心共鸣,履行职责与党中央齐心协力。

高尚的品格来自于实践的磨练,迷人的气质表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学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就要像总书记那样,高卷裤腿撑雨伞,深入基层下农田,让人明白的是一个简单道理,“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学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就要像总书记那样,心与人民紧紧相连,把为人民服务化为坚定信念,把为群众办实事牢牢扎根心底;学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就要像总书记那样,“功深唯志,业广唯勤”,了解苍生事,掌握大众情,锲而不舍地做好每一件关乎民生的事情,“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时代的脉搏在共振下发生,有着梦的承载,也必有梦的实现。我们都曾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岁月,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犹如一本厚厚的书,“春天的故事”总是阅不完、读不尽。特别是最近五年多来,我们见证了、并且还将继续见证,总书记掌舵东方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正在稳健地驶向胜利的彼岸。(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