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建言以商助农 采购农产品向贫困地区倾斜

发布时间: 2018-01-24 18: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刘昌

中国网 记者 秦金月 北京 报道

编者按: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1月22日召开。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受邀来到中国网(议库APP平台)在大会现场的“建言中国”演播室,并接受专访。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接受采访

李志起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光抓生产,更要下大力气抓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整合更多商业资源和流通渠道,对接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品牌农产品产销、推动产销对接专业化、常态化。李志起带来了一份提案《关于推动以商助农扶贫攻坚的建议》。

李志起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每年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仍屡见不鲜,“丰产”却难“丰收”,成为全国包括京津冀地区在内的农民脱贫和农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李志起在提案中分析,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周边的京津冀地区还有不少尚未脱贫的贫困县,同时这些地区也是不少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拥有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和产业。而北京是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现代都市,消费能力较高、消费规模大,连锁商超企业众多,采销数量巨大,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多样性更有着强烈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推动产销合作模式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题,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建立助农长效机制。

过去多年在本市不同层面实施的“农超对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上游产区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品标准化程度较差,加之下游连锁商超对农产品特性不熟悉、不专业,导致对接规模不够大,对接面不够广、对接关系不够稳等问题一直存在。商超流通企业期盼能有更专业、更有实力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平台出现,以帮助获得更稳定更丰富的上游品牌农产品供应;上游贫困地区的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也盼望能出现有品牌优势、有供应链保障能力的供应平台出现,能帮助它们把产品对接到市场;广大市民也盼望能有更多获取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渠道以满足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光抓生产,更要下大力气抓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整合更多商业资源和流通渠道,对接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品牌农产品产销、推动产销对接专业化、常态化,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全面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题,提高农民收入、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要途径;也是满足美好生活时代人民对高品质安全食品需求、提高安全食品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此,李志起建议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更大的力度推进以商助农、促进京津冀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第一,出台政策,支持核心市场主体建立“一肩挑两头”的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借农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机遇,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监管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参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鼓励支持市属国有农业龙头企业及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接产地资源和贫困地区,以品牌、投资、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新型品牌农业产销经营主体。

第二,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鼓励本市商业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开展品牌农产品联合采销工作。商业企业作为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品牌农产品展示和销售终端,是决定产销对接的关键因素,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税费减免、土地使用支持、专项补贴等政策,支持本市电商、社区超市、商业流通、农产品批发等企业积极倾斜采购份额,优先采购来自京津冀贫困地区的品牌特色农产品,鼓励实施联合采购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鼓励上述企业参与上游产地品牌农业开发,对上述企业新开或扩建的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销售门店减少证照审批流程、减免有关费用;支持上述企业在店内或网络平台开辟专属扶贫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售卖区域,帮助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题。

第三,建议本市继续大力支持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该活动为农业部主管,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业局和天津、河北等三地主管部门主办,已举办两届,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成果,建议市商业委等部门积极参与,协调组织更多商业资源参与,扩大对接范围,支持商业流通企业建立扶贫“绿色通道”优惠和“展销专区”推广,帮助解决环京津冀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上行难题。

第四,建议加大宣传引导,通过支持媒体报道、举办新型特色展会、提供更多亮相窗口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扶贫农产品消费热潮,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支持品牌农产品绿色消费活动,引导餐饮企业和机关团队福利采购向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倾斜,打造社会化助农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