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会议“点名”新媒体人士,“大V”们怎么看
“这条信息一转发到群里,都炸开锅了!”蓝鲸传媒联合创始人李武说。
5月18日至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新提法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他说,“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这也是统战工作首次将“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列为重点团结对象。
李武对此有点激动。2013年,他和另一位媒体人合伙创办蓝鲸财经记者平台,整个精力都扑在新媒体上。对他来讲,这个消息绝对是个“利好”。“大家都在讨论,连习大大都站出来关注新媒体了,说明真的是被重视了。”
“感觉像是自己被点了名一样”
2008年以前,李武在《财经时报》做调查记者,身上的标签还是“传统媒体人”。和大多数记者一样,找选题、采访、写稿,几乎是李武每天的必修课。
后来,李武跳槽去了搜狐。那时候,门户网站的发展如日中天。李武开始被新媒体的力量所吸引。“不过,所谓的‘新’,也是相对的。”李武感慨,没过几年,微博、微信迅速崛起,门户网站也受到巨大冲击。“这种变化,让新媒体的概念越来越混沌,整个领域也都是模糊的。”
“模糊”带给李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新媒体开启了“野蛮生长”模式。先是微博撼动整个舆论场格局,紧接着,微信公共账号又如雨后春笋般一茬一茬地往外涌。传统舆论场,正在被新媒体技术所改变,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我们身边好多熟悉的记者,都转型去做了新媒体。”李武和另一位媒体人合伙创办的蓝鲸财经记者平台,如今已经是四千多名记者的“家”,覆盖全国1000多个媒体。他说,当大家知道“习大大”把“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列为重点团结对象时,就感觉像是自己被点了名一样。
“大家都觉得自己在做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没想到习大大会提到。”李武笑着说。
在张颐武看来,“新媒体人士是新的社会力量,被纳入视野是必然的”。
张颐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在网络舆论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网络大V。仅他的新浪微博认证账号,就有834万个粉丝。
这也意味着,他在微博上说句话,全国每170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以听到。
像张颐武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知名作家苏岑,新浪微博的粉丝数更是高达4500万。
张颐武并不认为自己是“大V”,但他告诉记者,在网络舆论场,“大V”们确实聚合了很多人,并且对他们产生影响。“尤其是年轻人和中等收入人群,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就是互联网,他们的价值观,也会被这些人所影响。”
新媒体“接地气”,老百姓更愿意接受
翻开张颐武的微博,前几页有不少是给青年人的劝诫。
“年轻时真想干事情,就发现难度大,困难多。这样就一是害怕,觉得自己担不起来,做不了,先就颓了。二是决心大,一进去才发现水深,大量技术性工作需要长期熬住做。就烦了。这样成不了事。一决心下好,要做先评估,觉得自己行就干。二耐心熬住,不管什么情况要住牙坚持。古语说:‘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条微博获得1800多次的转发。不少人被“戳中心灵”。网民“lasia0117“留言道,“越走越发现困难,但不停止前行”。“雨雾山林”也感慨,“所以都要能够耐心做事才是。”
张颐武说,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让社会变得扁平化。信息的发布、传播,思想观念的传递,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媒体人,李武的感受就更加明显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灌输式的传播”早已不能独霸舆论场,读者更愿意去看那些“接地气”的消息。
微博账号“学习粉丝团”,就曾引起李武的注意。“很多时候,它发布的信息跑得比新闻还快。”不仅如此,有别于主流媒体风格,“学习粉丝团”在发布一些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息和图片时,总是加上亲切的评论。这种亲近感,一下子给账号带来了几百万人气。
李武也开始反思,如何将信息更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比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是否能以更贴近百姓的语言和方式,完整、准确地传递给普通受众。他说,新媒体的核心,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刷刷手机,恰好就看到你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把信息传来了,也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国家正是注意到了这个大趋势,所以也开始关注被技术改变的新媒体。”李武说。